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一个癌细胞 |
分类 | |
作者 | (美)阿兹拉·拉扎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本书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改变人们对癌症的讨论。该书主要讲了人类为抗争癌症所做出的努力,拉扎博士描述了她的患者朋友们面对和抗争癌症的种种经历,以及当她同为肿瘤科专家的丈夫死于白血病时,她如何承受这些可怕的负担。她的观点是:“人类治疗晚期癌症的方法,就像是在使用棍棒殴打动物,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杀死动物身上的寄牛虫。”而事实是:对于晚期癌症,治疗的意义并不大。她认为,要对付癌症,就要从第一个癌细胞入手,预防癌细胞的恶化,把注意力放到癌症的早期筛查、初期诊断和治疗上。拉扎博士希望通过这本书提醒我们所有人,面对癌症,一定要做好早期筛查。 作者简介 阿兹拉·拉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心主任。拉扎博士曾在多家媒体上广泛发表基础和临床癌症研究论文,她还是广受好评的《3夸克日报》的联合编辑。 从1984年开始,她便为她的患者收集血液和骨髓样本,现在她的数据库是美国最大、最久的,拥有60,000多个样本,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国宝。她也是科学界备受欢迎的演说家,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2012年癌症研究希望奖[诺贝尔奖得主伊丽莎白·H.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博士共享]。她被《巴基斯坦新闻周刊》评为“重要的100名女性”之一。 目录 序 癌症之伤 引言 从终至始 第一章 奥马尔——生命之高贵 第二章 沙堆与癌症 第三章 N.女士——上膛之枪 第四章 姬蒂·C.——什么伤口需要永远慢慢愈合? 第五章 JC——接触自然,世界亲如一家 第六章 安德鲁——诚实是一种选择吗? 第七章 哈维——死亡凝视他,他亦凝视死亡 后记 告别之后,悲伤难言 结语 黎明已至 致谢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序言 癌症之伤 1998年初春,我的丈 夫哈维·普莱斯勒(Harvey Preisler)被确诊患有癌症 。第二年,我们计划去旧 金山度假,带着我们5岁 的女儿谢赫扎德 (sheherzad),还有我哥 哥贾韦德(Javed)的两个 孩子——8岁的穆萨 (Musa)和12岁的巴托尔 (Batool),他俩从巴基斯 坦到美国来玩。我们对这 个假期充满期待,之前已 推迟过两次,再不能推延 了。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 ,又考虑到哈维的面部水 肿和淋巴结肿大,急需采 取积极治疗,那肯定得让 我们在城里待上好几个月 。在那之前,他坚持全家 人一定要离开闷热的芝加 哥出去度假,哪怕就1个 星期。 飞往旧金山的航班定 在一个晴朗的夏日早晨, 我们在飞机起飞前一个半 小时到达登机口,大家分 头行动,哈维坐在候机区 休息,而我跟孩子们在奥 黑尔国际机场展开追逐战 ,我带着他们到美食区吃 了些东西,然后返回候机 区。 我们回来时,眼前的 景象令我大惊失色。只见 哈维坐在那里,双目失神 ,汗流浃背,手肘下的坐 椅扶手和膝盖下的地面都 积起了一摊汗水。他满脸 通红,晶莹的汗珠填满了 脸上的皱纹,英俊的面庞 看起来出奇地年轻。他看 着我,沉默却难掩焦虑。 我让巴托尔跑去最近的咖 啡厅帮忙拿一叠纸巾,我 用纸巾轻轻擦拭哈维的脸 和胳膊,然后擦干椅子和 地板。汗水还是在不断地 往下流,片刻不息,哈维 的T恤和短裤全都湿透了 ,滴下水来。孩子们站在 周围,脸色苍白,不敢看 他。足足过了15分钟,这 场“洪水”才算平息下来。 我到礼品店买了新的衬衫 和裤子。8岁的穆萨一言 不发地走上前来,接过我 手中的包裹,小心地护送 着茫然的哈维去洗手间。 作为肿瘤学家,哈维 和我都非常清楚这样流汗 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B 型症状,是许多癌症特别 是淋巴癌的普遍症状。这 可不是什么好迹象。出现 B型症状的癌症通常更严 重、恶性更强,且预后较 差。我建议取消这趟旅行 立刻回家,但哈维不愿再 让孩子们失望,坚持继续 这趟旅程。 到达旧金山的第一天 ,我们开车带着孩子们出 去兜风,驶过弯曲的街道 和海港时,我们俩心中都 惴惴不安,不知道将会发 生什么,唯恐出现最坏的 情况。还好当时什么也没 发生,哈维开始放松下来 。然而,第三天夜里,我 突然被惊醒——水不停地 滴在我脸上,哈维的胳膊 拱在我头顶,像开着水龙 头一样流着汗。这一次, 我们不仅需要为他换衣服 ,还不得不呼叫客房服务 ,更换湿透的床单。 一星期后,我们回到 奥黑尔国际机场,哈维又 出现了另一种与癌症相关 的奇怪症状。他的左手腕 突然肿大了两倍。上车回 家时,尽管我已经给他吃 了强力泰诺(Tylenol),但 他仍然剧痛难忍,不停地 扭动。持续24小时的冷敷 加上强力镇痛剂才控制住 他剧烈的疼痛。接下来的 几天最为折磨,他经常大 汗淋漓,夜里盗汗一两次 ,需要不断地更换衣物和 床单。 肿胀从哈维的一处关 节消退后,又会毫无预兆 地忽然从别处冒起。新病 灶先是刺痛灼热,几小时 内变得鲜红滚烫。移动性 淋巴瘤细胞自主游移,漫 无方向。哈维脸上的水肿 退下去,关节又肿了起来 ;颈部和腋窝的淋巴结肿 胀了一天,第二天消退, 随后脾脏又忽然肿大。流 动的癌细胞分离、散开、 聚集、消失、重组。它们 假装漫不经心地在哈维身 体里四处游走;它们“心 怀怨愤,躁动不安”,任 意进出各个器官,去探索 各器官中可能扎根的位置 ,或排斥,或停留。哈维 从内部,我从外部,我们 一起看着这场“戏剧”,恐 惧而无助。淋巴瘤细胞漫 无目的,偏执而疯狂地行 进,带着无心的恶意走向 不可控制的结局。 20年来,我一直致力 于癌症治疗工作,但直到 枕边至亲成为癌症患者, 才真正明白癌症这种疾病 是多么让人痛苦不堪。 这是那个夏季,我们 所经历的伤痛——癌症之 伤。 导语 既有精彩的学术知识,又有深刻的个人体验,一位世界著名的肿瘤学家检视癌症研究发展的当下状态,向人们展示癌症对个人(包括她自己)的毁灭性影响,提出“要对付癌症,就要从第一个癌细胞入手!”通过早期检测和预防来实现真正的治愈癌症。 华大集团CEO尹烨、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菠萝)、中国科普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钟琦等,诚挚推荐! 史密森学会年度十大好书之一;亚马逊年度最佳科普书;《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自然》杂志、BookRiot、LiteraryHub等上百家媒体,联袂推荐! 面对癌症,接受癌症,与癌症抗争!我们从不屈服,也不能屈服!! 后记 告别之后,悲伤难言 纳希德,阿莱娜 有些悲伤深不可测, 难以言喻。当身为母亲的 纳希德和阿莱娜看着自己 生养数十年的生命一步步 死去,怎样的字母组合能 说得清她们说不出口的话 语?痛苦没有起点,亦没 有终点,没有解脱,没有 高低起伏,没有片刻喘息 ,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坍 塌进入无底深渊。 用一门怎样的语言能 表达她们两位母亲的毫无 防备、脆弱无助?她们小 心翼翼,一点点、一步步 地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坟墓 ,承受16个月的凌迟,受 尽折磨却无法减轻痛苦之 万一,直到她们的孩子咽 下最后一口气。奥马尔做 了7次手术,摘除了手臂 和肺部切片,切除了充满 癌症的肩部。安德鲁先是 四肢瘫痪,接着是肠和膀 胱,然后是视力,最后是 再也无法吞咽。要能承受 全宇宙的悲伤,才敢跟纳 希德和阿莱娜一起哀悼。 极尽夸张的言辞都不足以 表达这无法估量的悲痛, 任何言语词汇都显得苍白 无力。阿莱娜带着无限的 关怀,一次次清洗擦拭她 23岁孩子那消瘦无力的身 体,为他穿好衣服;纳希 德在醒着的每分每秒,甚 至在梦中,无时无刻不被 这残酷刺骨、汹涌可怖的 巨大恐惧所笼罩;她们的 坚强战胜了死神的傲慢, 尽显母爱之伟大,满天星 辰也为她们垂眸。母亲心 上的点滴痛苦让太阳的光 辉也黯然失色。她们的悲 痛扬起沙尘,足以掩盖沙 漠;她们的眼泪令河水倒 流、天地失色。 Hota hay nehaan gard mein sehra meray peechay Ghista hay jabeen khaak pe darya metay aagay 在我身边,旷野都羞 愧地藏于尘土, 在我面前,河流亦卑 微地匍匐于地。 ——《迦利布:优雅 的认知》 奥马尔和安德鲁,他 们有何选择? 古希腊经典特别强调 选择。埃斯库罗斯的《奥 瑞斯提亚三部曲》中,每 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选择。 阿伽门农不必杀死他的女 儿伊菲革涅亚,克吕泰涅 斯特拉不必杀死阿伽门农 来为女儿报仇,奥瑞斯忒 斯也不必为了替父亲阿伽 门农复仇而杀死母亲克吕 泰涅斯特拉。人人都有选 择。 希腊词pharmakon结 合了三种含义——治疗、 毒药和替罪羊。埃斯库罗 斯在《奥瑞斯提亚三部曲 》中用这个词指代一种药 物,既可能是解药,也可 能是毒药。它能通过杀死 疾病,或杀死患病之人, 让人摆脱疾病。当阿伽门 农牺牲女儿伊菲革涅亚时 ,他的行为亦如同 pharmakon一般的双刃剑 ,它解决了船只所需风力 的问题,却最终导致全家 人丧命。 我们为奥马尔和安德 鲁提供的pharnlakon也包 含着这三种含义。为了对 抗肿瘤,化疗和放疗既是 治疗,亦是毒药。基本上 ,治疗会摧毁一个区域的 肿瘤,而新肿瘤会在其他 100个区域暴发,穷凶极 恶,难以遏制。当然,根 本没有希望改善存活率。 毒副作用会让他们住院几 周甚至几个月,在口腔和 食道里留下巨大创伤。 phannakon的第三层含义 是指祭献仪式。我们对实 验性药物的风险和益处知 之甚少,只能通过临床人 体试验测试药物,寄希望 于从当前试验中观察学习 ,我们是否为了其他人未 来更好的结果,将社会需 求、内在欲望、意识关注 甚至反复无常的专横暴力 强加于奥马尔和安德鲁身 上? 无论如何,我们都得 进行这些可怕的治疗,别 无选择,因为就算不治疗 ,痛苦也不会减少。若任 其肆虐,癌症是最痛苦、 最可怕的疾病之一。问题 就在于奥马尔和安德鲁根 本无从选择——屈从于癌 症肆虐,或寻求姑息性治 疗,暂时控制不断增长的 肿瘤,但也承受着副作用 带来的痛苦!死于疾病还 是死于治疗? 你会怎么选? 为何只有这两个选项 ? …… 安德鲁和我的生日都 在12月。唉,今年我24 岁生日,爸爸和安德鲁都 不会在我身边。我在安德 鲁的坟前捡起一片黄玫瑰 花瓣,交给我的母亲,让 她永远保存,那时我意识 到,从童年到走入成年, 我的生活都被“那个”的侵 入所标记,那个——癌症 。这种致命疾病所造成的 身心痛苦成为反映生活的 棱镜,我被迫透过它来看 待生活本身。这一切仿佛 无解,对于我而言,生活 永远不再如往常一样。 今天,我站在这里, 恳求你们不要忘记哈维· 普莱斯勒和安德鲁·斯鲁 特斯凯的经历,不要忘记 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每天 都在承受的苦痛折磨。我 见证了父亲和安德鲁伟大 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深 深为之折服。让我们立下 誓言,共同努力,不惜一 切代价帮助所有癌症患者 。 我讲述了男人、女人 们面对死亡的故事。直到 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非 凡的灵魂以他们的镇定从 容、尊严和勇气,深深感 动并激励着他们身边的人 。死亡不是失败,社会普 遍否认死亡才是一种失败 。希腊诸神无法接受死亡 ,但人类可以。 神明有尽数,唯凡人 永生, 有人带着他人的死亡 活着, 有人带着他人的生命 死去。 ——赫拉克利特:著 作残篇DK—B62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 ,只有突然发现的癌症。 冈为癌细胞大多起源于“ 叛乱”的正常细胞,故人 类并不能阻止其发生,但 新的技术和理念会让我们 面对它时更加达观。本书 的核心观点也是我一直提 倡的:预防即“治疗”。人 类通过全球合作,以人人 可及的疫苗告别了人类天 花:当然也可以通过人人 可及的早期筛查,让我们 远离中晚期的恶性肿瘤。 ——尹烨 华达集团 CEO 过去几十年,我们对 癌症了解越来越多,也有 很多靶向和免疫新药上市 ,但面对晚期癌症,要想 获得长期生存依然挑战重 重,我们需要各种不同的 模式和探索。从防范癌细 胞早期病变人手,拉扎博 士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角度 ,也和我常说的“预防> 筛查>治疗”有着异曲同 工之处,希望能给大家带 来启发和思考。 ——李治中(菠萝) 癌症生物学博士,科普作 家 拉扎让读者致力于寻 找面对癌症时的更好的生 活方式。智慧、同理心和 乐观,为新的癌症研究提 供了依据,这些研究可以 消除当今普遍存在的痛苦 。 ——《柯克斯书评》 精彩页 奥马尔——生命之高贵 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 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 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5幕第2场 我和奥马尔在纽约相识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跟他的母亲纳希德几乎是形影不离。在我脑海中,很难将他们母子分开。从2007年夏天第一次收到奥马尔的信息,到我见他最后一面,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纳希德蜷缩在他身旁。我深知自己有幸,得以见证如此伟大的血脉亲情。爱无止境,奥马尔与纳希德之间的情谊将在新的天地延续。 天空与星辰容不下你的苍穹, 唯我心无垠,愿拥抱你的伤痛。 ——赫瓦贾·米尔·达尔德(Khwaja Mir Dard) 2007年9月,我刚搬到纽约不久,纳希德带着她两个儿子来我家吃晚餐。大儿子奥马尔那时38岁,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左肩处发现高恶性骨肉瘤。 他几天前刚做完一轮化疗,口腔如战场般遍布疮痍,嘴里满是溃疡,黏膜损伤,牙龈出血。晚餐精致丰盛,亲人好友围坐一起。奥马尔一如往常地观察细致,妙语连珠,一边用他标志性的幽默逗大家开心,一边平静地拿出一瓶止痛药剂,小口啜饮,仿佛是什么美味佳酿。这便是他的格调,他的风采。 我们相识时间不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2007年夏天,我们忙于挑选医院与医生,纠结是否应去波士顿咨询其他医生的意见,焦虑该选择哪种化疗方案。 第二阶段,奥马尔开始经历不可避免的可怕循环:病情恶化一化疗中毒一各种副作用,周而复始。先是根治手术,外科医生尝试切除肿瘤。可惜,肿块活检报告显示,癌症已扩散,癌细胞渗入静脉。这基本等同于宣判死刑。为了清除癌细胞,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化疗与放疗,循环往复,他几乎已习以为常。间或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口腔黏膜溃烂,甚至偶尔因败血症住院;一个疗程结束,只得以短暂地喘息,又开始下一轮。 他承受着种种严重的毒副作用,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癌细胞继续扩散:某一周,肺部小结悄然显现在CT光片上;某一个清晨,手腕上出现柔软的红色肿块。 在此期间,我曾当着奥马尔的面,问纳希德为何不回老家卡拉奇几天。一是她母亲生病了,二是她打算在这边长期陪护,至少要待到奥马尔化疗结束,也需要回去准备些东西。“他不让我走。”她简单答道。我看了看奥马尔,明白确实如此,他无法忍受纳希德离开他的视线。“阿兹拉阿姨,”他说,“有母亲在,孩子一定会好好的。”于是纳希德原计划在纽约只待几天,最后却待了18个月。除了睡觉,她时刻陪伴着奥马尔,处理他的各种事务。 这大概是最痛苦的阶段,寻常人一定会精疲力竭,奥马尔却干劲十足。这简直不可思议。他当时在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任教;他分析时事,见解独到,完成了大量的写作。并且那时他新婚宴尔,非常自信乐观。 P17-1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