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千载时光仿若一瞬,万里云天只在咫尺。刘慈欣既关注空灵的异世界与宏大美学,也善于以隐喻的方式诘问现实,以其短篇小说命名的“中国科幻名家典藏系列”全辑,共收录12册作品,精选国内科幻大家代表作,以天才的想象、奇诡的文笔构建了一个壮丽磅礴的科幻世界。 《微纪元》是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合集,收录一众科幻大家的经典代表作,包括刘慈欣的《微纪元》、宝树的《穴居进化史》、何夕的《田园》等,代表性地展示了刘慈欣、宝树、何夕等知名科幻作家强大的叙事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小说中既有宏大架构,又有深刻的思辨性。同名小说《微纪元》主要讲述一场来自太阳的灾难即将发生,人类派出“先行者”搜索宜居的行星,其返回地球后发现,人类并没有灭绝,而是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生活的故事。 作者简介 刘慈欣,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2015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因为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巨大贡献,于同年获得银河奖“科幻功勋奖”。 刘慈欣的作品兼具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世界科幻文学中树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目录 微纪元/刘慈欣 纳米人主宰地球 穴居进化史/宝树 重回文明原点 追寻/刘维佳 明天,再一次见到她之时 异域/何夕 超时空进化 田园/何夕 伤心木 追杀K星人/王晋康 K星走狗 导语 中国科幻天团银河奖、星云奖获奖作品绚烂呈现。 精装印刷,精美手绘插图,全方位拓展天文、物理、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 北京天文馆、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会、《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意大利著名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等诚意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 摇篮中。开始,他们将小 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 后,去征服太阳系…… ——“航天之父” 康斯 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 是把宇宙弄个明白——它 为何如此,为何存在。 ——英国著名科学家 斯蒂芬·霍金 你我皆为星辰之子, 每一个细胞都书写着整个 宇宙的历史。当你凝视自 己,也望见了宇宙的轮廓 。 ——著名科普作家 卡 尔·萨根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 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 们踏过平庸,进入到无垠 的广袤。 ——中国“天眼之父”南 仁东 只要把时间拉得足够 长,生命比岩石和金属都 要强壮得多,比飓风和火 山更有力。 ——本书作者 刘慈欣 精彩页 一 回归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同三十年前他飞出太阳系时没有两样,但飞船计算机刚刚进行的视行差测量告诉他,冥王星的轨道外移了许多,由此可以计算出太阳比他启程时损失了4。74%的质量,由此又可推论出另外一个使他的心先是颤抖然后冰冷的结论。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通过发射上万个穿过太阳的探测器,天体物理学家们确定了一个事实——太阳将要发生一次短暂的能量闪烁,并损失大约5%的质量。 如果太阳有记忆,它不会对此感到不安,在那几十亿年的漫长生涯中,它曾经历过比这大得多的剧变。当它从星云的旋涡中诞生时,它的生命的剧变是以“毫秒”为单位的。在那辉煌的一刻,引力的坍缩使核聚变的火焰照亮星云混沌的黑暗……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尽管现在处于这个过程中最稳定的时期,偶然的、小小的突变总是免不了的,就像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有一个小气泡浮起并破裂。能量和质量的损失算不了什么,它还是它,一颗中等大小,视星等为-26.8的恒星。甚至太阳系的其他部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水星可能被熔化,金星稠密的大气将被剥离,外围的行星所受的影响就更小了,火星的颜色可能由于地表的熔化而由红变黑,地球嘛,只不过表面温度升高至4000℃,这可能会持续100小时左右,海洋肯定会被蒸发,各大陆表面岩石也会熔化一层,但仅此而已。之后,太阳又将很快恢复原状,但由于质量的损失,各行星的轨道会稍微后移,这影响就更小了,比如地球,气温可能稍稍下降,平均降到零下110℃左右,这有助于熔化的地表重新凝结,并使水和大气多少保留一些。 那时,人们常谈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同上帝的对话:上帝啊,一万年对你是多么短啊?上帝说:就一秒钟。上帝啊,一亿元对你是多么少啊?上帝说:就一分钱。上帝啊,给我一分钱吧! 上帝说:请等一秒钟。 现在,太阳让人类等了“一秒钟”:预测能量闪烁的时间是在一万八千年之后。这对太阳来说确实只是一秒钟,但却可以使目前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对“一秒钟”后发生的事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甚至当作一种哲学理念。影响不是没有的,人类文化一天天变得玩世不恭起来,但人类至少还有四五百代的时间可以从容地想想逃生的办法。 两个世纪以后,人类采取了第一个行动: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飞船被命名为“方舟号”,这批宇航员都被称为“先行者”。 “方舟号”掠过了六十颗恒星,也就掠过了六十个炼狱。其中,只有一颗恒星有一颗行星,那是一滴直径八千千米的处于白炽状态的铁水,因其为液态,在运行中不断地改变着形状……“方舟号”此行唯一的成果,就是进一步证明了人类的孤独。 “方舟号”航行了二十三年时间,但这是“方舟时间”,由于飞船以接近光速行驶,地球时间已过了两万五千年。 本来,“方舟号”是可以按预定时间返回的。 由于在接近光速时无法同地球通信,必须把速度降至光速的一半以下,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时间。所以,“方舟号”一般每月减速一次,接收地球发来的信息,而当它下一次减速时,收到的已是地球一百多年后发出的信息了。“方舟号”和地球的时间,就像用高倍瞄准镜看目标一样,瞄准镜稍微移动一下,镜中的目标就跨越了巨大的距离。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