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李不白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对世界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150幅精美的地形图和航海图,直观展现了世界各地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及其对大航海的重要影响。作者还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形成的地理因素和文明特点,从更深的层次解读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各个文明所做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轻松了解大航海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还能了解其背后的政治、文化和地理因素,及其对当今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不白,湖北黄冈人,现居北京。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学专业,后从事地图编辑工作十数年,编辑出版各类地图册近百种。从小喜欢文学,因文学而读历史,二十多年笔耕不辍,其《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作品,图文并茂,融地理、地图、历史、文化于一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目录 第一章 丝绸之路 第二章 为什么是欧洲 第三章 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 第四章 亨利王子 第五章 穿过佛得角的世界 第六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七章 黄金海岸 第八章 哥伦布 第九章 新大陆 第十章 信风 第十一章 回到西班牙 第十二章 达·伽马 第十三章 印度 第十四章 青藏高原 第十五章 印度航线 第十六章 阿美利加洲 第十七章 发现巴西 第十八章 征服印度洋 第十九章 马六甲 第二十章 西北航道 第二十一章 发现太平洋 第二十二章 麦哲伦 第二十三章 环球航行 第二十四章 印加帝国 第二十五章 加拿大 第二十六章 东北航道 第二十七章 加勒比海盗 第二十八章 屯门海战 第二十九章 日本 第三十章 澳门 第三十一章 墨卡托投影 第三十二章 海盗德雷克 第三十三章 英国的崛起 第三十四章 海上马车夫 第三十五章 哈得孙和西北航道 第三十六章 新法兰西 第三十七章 澳大利亚 第三十八章 台湾 第三十九章 海盗郑芝龙 第四十章 金门海战 第四十一章 英雄郑成功 第四十二章 收复台湾 第四十三章 英国三战荷兰 第四十四章 基辅罗斯 第四十五章 莫斯科公国 第四十六章 俄罗斯帝国 第四十七章 西伯利亚 第四十八章 通古斯人 第四十九章 黑龙江和库页岛 第五十章 尼布楚条约 后记 序言 如何了解世界历史,对 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颇为麻烦 的事。一是世界之大,涵盖 的范围之广,远超我们的想 象;二是世界各国的历史, 并不像中国历史那样以朝代 更迭为主线,虽分分合合, 但文明一脉相承,其他早期 的文明,或湮没在历史的尘 埃里,或被另一种次生文明 替代。 但如果我们把世界粗略 地划分为几个大的地理版块 ,如欧亚大陆及北非、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美洲、澳大 利亚,就会发现世界历史的 舞台主要在欧亚大陆及北非 ,特别是欧亚大陆(北非可 以看作欧洲的附属单元), 其他文明的历史发展落后太 多,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更短 。 如果以大航海时代为时 间节点,我们更会发现,此 前有记录的世界历史其实是 欧亚大陆的历史,其他地方 基本处于蒙昧状态。欧亚大 陆因为有贯穿东西的丝绸之 路,更有天然存在的欧亚大 草原,还有从印度洋到中国 南海的航线,各个文明之间 不断交流碰撞,在几千年的 历史中彼此促进、迅猛向前 。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 为有大沙漠的阻隔,文明的 发展相对滞缓,欧洲的航海 者到来时,他们刚刚步入铁 器时代,而且越往南,因为 离欧亚文明中心越远,其发 展越落后。与此同时,美洲 因为孤悬海外,与欧亚大陆 没有交流,导致文明发展极 其缓慢,欧洲人能迅速征服 那里,正是因为这种文明代 差太大。至于澳大利亚,欧 洲人当时称之为“被文明遗 忘的角落”,他们甚至一度 没把这里的土著当成人类。 这种文明发展的差异,欧洲 人一开始把它归因于文化和 人种,但个人认为,造成这 种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正 是地理。 直到大航海时代出现, 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彼此脱 不开干系。 即使我们用今天的眼光 看,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政 治格局的依然是源自欧亚大 陆的文明。这些文明如何产 生,又如何散布到世界各地 ,大航海是个关键的时期。 所以,以大航海时代为 时间节点,世界历史可以分 为两部分:在此之前,世界 历史主要是欧亚大陆的历史 ;在此之后,才是全世界的 历史。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 ,世界各个地理板块如何产 生联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搞清楚了这段时间发生的重 大历史事件,也就搞清了此 前和此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渊 源和因果关系。 本书试图以航海探险者 的视角,为读者一步步揭开 世界地理的神秘面纱,并尝 试梳理各地历史发展与地理 的关系。从地理的角度解读 历史,许多错综复杂的事物 会变得相对简单明了。 本书所涵盖的内容有限 ,但如果能成为中国读者打 开世界历史的一扇窗,将不 胜荣幸! 李不白 2022年5月20日 导语 本书为《透过地理看历史》畅销系列的世界史部分,是市场上少见的以专业地理解读世界大历史的图书。通过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多个维度的分析,一目了然地揭示各方文明碰撞成当今世界的深层原因。 本书语言生动幽默、故事性强,初高中即可阅读,配合地图能直观学习世界各地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了解世界史的重大事件、人物,是对教材知识的一次整合和拓展。 本书配图均为能体现地貌特征的地形图,真山真水、地势高低一目了然,和同类书多采用的只能表示区域形状、大小的示意图截然不同。 后记 回到本书最初的问题, 为什么欧洲能成为大航海时 代的引领者?一个字:穷。 穷则思变。 当时的伊斯兰世界正势 不可当:奥斯曼帝国从东部 打入希腊,柏柏尔人从西部 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 眼看要变成穆斯林的内湖。 正是这个时候,古希腊尘封 千年的典籍重见天日,给欧 洲人打开了一扇窗,于是文 艺复兴开始。 文艺复兴解放了欧洲人 的思想。欧洲人在中世纪沉 沦千年,不仅因为罗马教廷 手握大权,更重要的是宗教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还是那 句话,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 产力。文艺复兴正是解放了 欧洲人的思想,于是欧洲人 的潜能全面爆发。在新的文 化土壤之上,人们重拾古希 腊先贤的求知精神,开始向 未知的世界探索。在探索的 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来深信 不疑的宗教存在许多问题, 于是宗教改革应运而生。同 样是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发 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的广阔 。这个探索过程就是大航海 。宗教改革让人们进一步放 飞自我,让古希腊的科学精 神回归应有的位置。而大航 海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 实践,人们在这场实践中, 不但证明了科学的正确性, 更推动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大 航海互为因果,彼此促进, 最终让欧洲脱胎换骨,从蒙 昧无知一步步走向领先世界 。 而与此同时,我们却落 后了。 我们常说中国近代落后 挨打是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 ,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清朝 ,这当然有失公允。事实上 ,中国近代的落后根源不在 清朝,恰恰在大航海时代, 只不过弊端到晚清才集中爆 发出来而已。大航海时代欧 洲迅速崛起,而中国仍在原 地踏步,几百年下来,这种 差距就越来越大了。清朝的 一套行政制度完全传承自明 朝,施行的同样是儒家治国 的那一套。在这种传统治国 模式下,当官是唯一的出路 ,全国上下最聪明的人都去 参加科举了,科技创新也就 无从谈起,而欧洲人正是在 科技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反 超的。当然,清朝的统治者 作为少数民族,在治国理念 上更趋于保守,对民间的创 新更是不能容忍,最终加剧 了东西方的差距,这是毋庸 置疑的。单从技术上来说, 在明朝末期,中国和欧洲的 火器差距不大,甚至在康熙 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还 动用了大量的红衣大炮,但 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中国 自制的火器几乎止步不前, 几百年下来,差距就越来越 大,这也是事实。在海上, 清朝平定台湾后,并没有将 台湾作为海上势力的基地, 而是借助台湾岛的特殊地理 位置,更彻底地打击民间海 上势力。这样一来,中国与 外界的交流几乎断绝,成了 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度,对外 面的世界更是一无所知。几 千年来,我们的传统就是重 农抑商,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要想主动发展出海洋文明 虽然不太可能,但如果不是 太保守、太封闭,也不至于 差距那么大。 总体上,在大航海时代 ,中国还没有落后世界,只 是略有差异。中国的丝绸和 瓷器是当时的大宗商品,中 国因此赚到了几乎全世界的 钱。而伊斯兰世界在欧洲人 的打压下节节败退,从此停 止了扩张的脚步。至于印度 ,其在经济和政治上本身也 缺乏建树,对世界的影响主 要是文化上的,但也仅限于 印度半岛和东南亚。最惨的 是非洲和美洲,成了欧洲人 奴役的对象。 大航海时代,欧洲涌现 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当然 也有许多流氓和恶棍,这里 面还夹杂着血腥的殖民史。 回顾这段历史,其实是在反 思我们近代落后的原因。他 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国 人在了解这段历史时能更多 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寻找我 们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批 判。 以上是我对大航海时代 的一点思考,并以之为后记 。 需要说明的是,在写作 本书时,我是抱着一种普及 知识的心态,并不是搞学术 研究。许多观点也只是我一 家之言,您可以不赞同,但 如果能因此有所启发,那于 我也算是功德一件。在行文 方面,我力求通俗易懂,如 果还能有趣就更好了。所以 在叙述的严谨性和生动性之 间,我更倾向于后者。有时 我觉得,我写的不是历史, 而是和历史有关的随笔,我 不奢求读者完全同意我的看 法,只要能激发大家的某些 感悟,我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 最后,大航海时代时间 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和事件 多,还有地理、文化等错综 复杂的关系,个人水平有限 ,书中错漏之处恐难尽免, 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李不白 2021年4月15日于北京 精彩页 第一章 丝绸之路 在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丝绸之路。可以说,正是因为丝绸之路的中断,才导致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从长安往西,沿陇山东麓而上,北出萧关之后,到达一个小盆地,即今固原所在地。从这里沿清水河而上,可以到达黄河,西渡黄河之后,就是河西走廊。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出阳关走塔里木盆地南线,一个是出玉门关走塔里木盆地北线。南线因为途中要穿越瓦罕走廊,是一条极其艰险的道路,并不常用,所以不加多说,单说北线。 从北线前往中亚,其实也有两个选择。 一是沿天山南麓,翻过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到达费尔干纳盆地。我们所了解的张骞出使大月氏和汉武帝征讨大宛,所走的正是这条路。但对于普通的商队而言,这并不是一条理想的道路。帕米尔高原山体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要翻越帕米尔高原就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且一到冬天,大雪封山,道路更是不通。商人固然求财,但没必要拿命去换;所以一定会选择一条更好的道路——即便不是康庄大道,但能四季通行,路上有水源,跑一趟买卖也不至于送命,那就是理想之路了。 天山山脉把西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今天称之为南疆和北疆),如果我们留意一下西域南北两部分的差异,就会发现,除了东部与河西走廊相连外,天山南部几乎是个完全封闭的单元,而天山北部往西却有很多出口通往哈萨克丘陵和巴尔喀什湖。哈萨克丘陵是一片草原,巴尔喀什湖水域面积将近两万平方公里,二者所在区域与东部的阿尔泰山脉相连,有山有水有草场,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所以,汉人要前往中亚,如果不想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话,最好是走天山以北。 事实上汉人在出了玉门关之后,在天山南麓会遇到两个比较富庶的地方,一个是哈密(哈密瓜产地),一个是吐鲁番(盛产葡萄)。在干旱缺水的西域,盆地能蓄积附近山顶融化的雪水,即使这些水在地表停留的时间不长,很快渗入地下,如果善加利用(比如用坎儿井引水),也能造福一方。 天山山脉恰好在吐鲁番盆地的西北处断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又把西域南北两部分连接了起来。从吐鲁番沿着这条裂谷往西北方向前进,入口处是达坂城(始建于唐代,王洛宾《达坂城的姑娘》唱的正是这里),出口处是乌鲁木齐(汉时为东且弥国)。今天的达坂城属于乌鲁木齐的一个区,乌鲁木齐之所以能成为新疆的首府,正是因为它扼守着南北两疆的通道。 在准噶尔盆地的西部,有很多出口通往中亚,比如乌伦古湖、艾比湖这里,但越往北,意味着气候越严酷,艾比湖虽然比较靠南,但过了艾比湖之后,如果往北穿过阿拉套山和玛依力山之间的峡谷,往阿拉湖方向,就又绕远了;而且这个峡谷是个大风口,通行条件并不好。最好的路线是在过了乌鲁木齐之后,先沿着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北麓走,这里受惠于雪山融水的滋养,有不少绿洲城市可以提供补给,到达艾比湖之后,折向西南,沿婆罗科努山的山谷到达赛里木湖。在赛里木湖的西南角,又有一条狭小的山谷通向伊犁河谷,这里即是今天的霍尔果斯(霍城)所在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口岸城市。 当然,这里所说的是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在不同朝代会有所不同。比如:汉代一开始控制的是南疆,北疆还是小国林立,伊犁河谷和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的地区都在乌孙手上,所以那时的丝绸之路就需要翻越帕米尔高原了;到了唐代,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统治范围更大,力度也加强,于是北疆的路线成为主要路线。另外,丝绸之路还有很多支线,就不一一列举了。 进入伊犁河谷,就进入中亚了。 从政区上讲,今天常说的中亚指的是中亚五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理上讲,就是西起里海、东到帕米尔高原、北至西伯利亚、南抵伊朗高原这部分。这里深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所以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候干燥,以及由此造成的极具特色的历史和人文。北部,从哈萨克丘陵到乌拉尔山的南端,是草原;中部,以荒漠为主;但是在东部,靠着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包括它们的支脉)上的雪山,在山脚下滋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绿洲。按理说,这里深处内陆,东有帕米尔高原,南有伊朗高原,北部和西部倒是没什么高山阻挡,但北冰洋和大西洋又实在离得太远,这里没有全部变成沙漠也是奇迹。原因在于,这里正好处于西风带(南北纬30°~60°之间),而欧州的地形相对平坦,从大西洋过来的暖湿空气可以顺着西风一直吹到这里,在遇到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时候,暖湿空气受地形影响抬升,形成降雨,所以我们看到,在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的西边,有几个肥美的草场,如伊犁河谷和费尔干纳盆地;另一方面,北冰洋的空气又干又冷,并不能给这里带来降水,相反带来的是低温,造成这里的冬天非常冷。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