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符号学是集中处理意义生产、传播、解释、反馈诸环节的学科,意义必须经由符号来表达,符号的用途就是用来表达意义,因此符号学被认为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广义的符号学即意义学。本书从符号、政治与伦理的互动关系来考察早期中国的符号思想的演进,由自然与文化两个维度切入。先民在对天地阴阳与四时变化的考察中逐步把握了其运行规律,并用符号模型予以表征,天地阴阳本身具有恒久不变的性质,这自然影响到符号模型作为规则与模范的文化价值。自殷周易代,周人以德取天下,自然之物道德化,由此,早期中国符号学完成了其伦理转向,并形成了礼乐文化。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它不仅是制度规范,而且是伦理准则。礼治的符号操作原理在于以名物度数的分层来象征政治身份,并在繁复的礼仪仪式活动中完成政治意义和伦理价值的传播与接受。礼的符号系统规范了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而这种伦理意义又反过来强化了礼仪符号的规范价值。 作者简介 祝东,男,湖北孝感人,2010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艺与传媒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理论兴趣为符号学、阐释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 目录 绪论 一、当今世界伦理符号学的勃兴 二、早期中国的伦理符号学思想 三、现实关怀与理论对话的意义 上编 自然符号思想:符号对自然世界的映现模塑 第一章 拟象传意:易学的发生及伦理进路 第一节 观物:意义的生发 一、仰观俯察与分类实践 二、意义生成与符号抽象 第二节 取象:归类与赋义 一、立象尽意与符号表征 二、符号组合与系统建构 第三节 制器尚象:符号指导生活实践 一、符号隐喻与意义阐发 二、组合关系与观象制器 第四节 文化秩序:伦理符号学的渗透 一、占筮演进与逻辑推理 二、尚德思想与伦理转向 第二章 天道自然:世界的模塑与秩序建构 第一节 天道:自然神话与等级秩序 一、建模:对天道的认知与模塑 二、空间:天地阴阳与尊卑等级 三、时间:四时月令与社会秩序 第二节 比德:自然文本与伦理意义 一、比德的语义溯源 二、自然之物的神化 三、自然之物的德化 第三章 五行演进:自然的认知与分类实践 第一节 五行的演进 一、天有五星:五行符号与天文 二、地有五材:五行符号与地利 三、人有五德:五行的伦理转向 第二节 五行的互动 一、历史演变:五行与王朝更替 二、社会活动:五行与政事施行 下编 文化符号思想:符号对表意行为的调适规范 第四章 制礼:礼制的建构与文化价值 第一节 礼的形成及符号意义 一、自发阶段:风俗人情 二、成形阶段:礼节仪式 三、确立阶段:制礼作乐 四、蜕变阶段:礼崩乐坏 第二节 礼治的符号操作原理 一、名物度数与身份等级 二、礼仪仪式与政治传播 第三节 周礼文化价值的认同 一、惟德是辅:礼仪系统伦理化 二、礼贵意象:等级秩序的内化 第五章 作乐:乐论的渊源与表意嬗变 第一节 乐的起源:由模塑而仪式 一、听风制律:人对自然的模塑 二、作乐崇德:乐舞系统的建构 第二节 乐的功能:从媒介到符码 一、神人以和:沟通人神的媒介符号 二、听乐知政:政治兴衰的符号表征 三、将欲为治:调节政治伦理的符码 第六章 论名:从政治伦理到符号哲学 第一节 名与分:从分类命名到秩序重建 一、正名百物:分类与命名 二、名以制义:名分与秩序 三、刑名法术:名位与职事 第二节 名与实:由形名之辩到符号哲学 一、名实关系:名无固实,约之以命 二、命名原则:以名命形,形以定名 三、名之功用:稽考万物,以别异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