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无须赘言,而药物在一般人看来,只是用于治病的苦涩之物,非不得已不会服用。殊不知,在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食同源的药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无数先贤长期实践,历代本草记之甚详,乃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们将这些药材与食物逐渐融合,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精美药膳,缔造了中华饮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善养生者,必善摄生,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言,“上药一百二十种……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病从口入,健康亦从口入,医道本为常,奈何人不识。本书着力,正在于此。书分十章,穷溯药源,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体质不一,节气有异,药食亦别,一一点明;当代社会诸多饮食陷阱,一一道破;养生良药,搜罗古今。 古有亚圣伊尹,传《汤液经法》于世,救济群生,以为厨祖。后学众贤,但愿心藏百草,手烹众膳,济世启迷,追溯医源,是谓《药食心源》。 作者简介 林大栋博士 问止中医联合创始人及首席医疗官 在中国台湾完成本科教育后,林大栋前往美国先后读取了雪城大学电机硕士、加州国际医药大学针灸硕士、加州Liberty University东方药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加州国际医药大学,担任中医学教授。 投身中医之前,林大栋曾任职于硅谷思科等高科技公司21年。2008年,林大栋在师父倪海厦先生的指导下进行中医经方专家系统的开发。2018年,林大栋联合多位英才共同创立问止中医并成功研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林大栋博士主讲的中医精品网课“问止大医小课”已有15万多名在线学员,曾出版《在药香中寻找爱》《少年王比利的故事》《AI 岐黄——中医大脑医案集》等畅销作品。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典籍中的饮食精粹 ★古代中医饮食本草发微 ★秦汉时期的饮食本草启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本草相关典籍 ★隋唐时期的饮食本草典籍 ★宋元明时期的饮食本草典籍 ★清朝时期的饮食本草典籍 ★饮食本草小结 第二章 药食同源的中医饮食观 ★天天吃的补气药 ★高血糖者要吃白米饭 ★糙米饭对比白米饭 ★专业的煮饭方式 第三章 中药及食物性味:四气 ★四气:寒、热、温、凉 ★寒相与热相 ★温热寒凉食物列表 第四章 中药及食物性昧:五昧 ★辛、酸、甘、苦、咸、淡 一、辛味 二、酸味 三、甘味 四、苦味 五、成味 六、淡味 ★用“五味”怎样调体质和治病 第五章 不同体质的养生饮食 ★血虚体质的食疗解说 ★湿热体质的食疗解说 ★痰湿体质的食疗解说 ★肾阳虚体质的食疗解说 ★阴虚体质的食疗解说 ★气滞体质的食疗解说 ★血瘀体质的食疗解说 ★脾阳虚体质的食疗解说 第六章 四季养生饮食 ★春季养生饮食要点 ★春季各节气养生食谱 一、立春养生食谱 二、雨水养生食谱 三、凉蛰养生食谱 四、春分养生食谱 五、清明养生食谱 六、谷雨养生食谱 ★夏季养生饮食要点 ★夏季各节气养生食谱 一、立夏养生食谱 二、小满养生食谱 三、芒种养生食谱 四、夏至养生食谱 五、小暑养生食谱 六、大暑养生食谱 ★秋季养生饮食要点 ★秋季各节气养生食谱 一、立秋养生食谱 二、处暑养生食谱 三、白露养生食谱 四、秋分养生食谱 五、寒露养生食谱 六、霜降养生食谱 ★冬季养生饮食要点 ★冬季各节气养生食谱 一、立冬养生食谱 二、小雪养生食谱 三、大雪养生食谱 四、冬至养生食谱 五、小寒养生食谱 六、大寒养生食谱 ★四季养生饮食小结 第七章 坐月子的养生饮食 ★适合一般人的坐月子养生饮食 【品名】姜丝鲈鱼汤 【品名】麻油鸡 【品名】酒酿蛋 【品名】猪脚姜醋 【品名】黑糖小米粥 ★适合素食者的坐月子养生饮食 【品名】五色养生饭 【品名】麻油杏鲍菇汤 【品名】黑糖紫米芝麻糊 【品名】黑豆杜仲茶 【品名】花生山药汤 第八章 现代社会的饮食陷阱和正确食物观 ★要吃食物,不要吃食品 一、没有CHEESE(奶酪、芝士)的CHEESE 二、不是蛋黄酱的美乃滋 三、香草饼干没有香草 四、巧克力饼干?错!这是巧克力“味”饼干 五、焦糖里面是什么 六、花生酱里面只有花生吗 七、您知道不会融化的冰激凌吗 八、鸡蛋味的布丁没有鸡蛋 九、假奶油,就在你身边 十、没有茶的茶饮料 十一、仅含有少于2%原汁的橘子汁 ★糖的危害 一、多糖 二、双糖 三、单糖 ★椰子油 第九章 养生食物的简明功能分类:《神农本草经》中的食物归纳 ★更有力 一、增加力量 二、强筋骨 ★健神志 一、增智 二、益志 三、安神 四、增神 ★更美丽 一、生发 二、润发 三、乌须发 四、美容颜 五、健齿 六、轻身 七、肥人 ★更强健 一、耐饥 二、能食 三、壮肾阳 四、种子 ★耳清目明 一、聪耳 二、明目 第十章 常用补益剂大整理 ★体质偏失的补益剂 ★长期同护的补益剂——地黄丸家族 后记:养生饮食,上工治未病 附录 食物主治一览表 序言 中国人花了五千年研究 怎么吃 我的中医老师倪海厦先 生常说:“美国人花了两百 年的时间研究怎么登陆月球 ,中国人则是花了五千年的 时间研究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就是怎么吃。”这么会吃 的一个民族,它的饮食文化 里面一定有某些很重要的内 容。 我们常说一句话——药食 同源。中药以来自天然的植 物为主,很多药物和食物的 分界线可以说是相当模糊。 以中医本草学来说,一般我 们把单味药的药性分为寒、 热、虚、实、浮、沉、收、 散、润、燥等不同的性。药 性比较偏颇的就称之为药, 而其性质比较平和的就被当 作可以经常食用的食物。从 另外一个角度讲,尽管偏性 不强,但食物本身还是有些 偏性,所以长期食用某一种 食物也可能会造成我们身体 体质的偏失。 用药可以快速改善我们 身体体质的偏失,同样的, 食用有偏性的日常食物也能 改善我们的身体。某些情况 下,药性比较平和、安全性 更高的食物,在治疗慢性病 、长期调理体质等方面,相 比用药而言更容易被人们所 欢迎。所以药王孙思邈在《 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 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 由此,我们萌生了撰写 本书的想法。这是一本关于 养生饮食的书,我们希望打 通药材与食材之间的关系, 放在大统一的中医视角下指 导我们日常的养生饮食。治 疗在药,养生在食,药食本 就是同源。通过本书,我们 一起探索本草、食物、药性 与体质之间的关系,在汤液 之外,大家还可以使用食疗 固护健康。经由本书问津中 医养生饮食方法之源,于是 我们为本书起名《药食心源 》。 这本书的副书名叫“中医 养生饮食总整理”,因为本 书中也有不少篇幅是直接关 于做养生药茶、药膳的。曾 经有一部很有名的电视剧叫 《大长今》。剧中的主角大 长今是一位厨师,她最开始 是负责做菜的,做到后来变 成了医女,成为一位很重要 的医生,帮助很多人看病。 对古代人们来说,吃药与吃 饭,两者有着同等重要的意 义,这两者都可以调整我们 的身体。所以在古时候,一 个人若要成为伟大的厨师, 需要懂药,也就是懂食物的 性味,才能够做出不但好吃 ,还能让人越吃越健康的菜 肴。如果在药的基础上再懂 一些医,像体质辨识、望诊 、闻诊,甚至能做到一看到 某人就知道他最需要吃什么 。 中国有史记载最早的一 本药书叫《伊尹汤液经》。 伊尹原是一位厨师,后来成 为商朝的名臣。成为大人物 后,他写书告诉人们如何煮 汤液。汤液就是汤药,对此 广东人就很熟悉,广东人喜 欢餐餐煲汤,这可以说是一 种优良的中医饮食文化,通 过日常饮食就能有效地改善 体质的不足或过亢,这是再 好不过的方法。 我小时候的偶像就是港 剧《楚留香》里的苏蓉蓉。 扮演苏蓉蓉的演员是赵雅芝 ,她现在有60多岁,然而年 逾60,貌似40。她保养得 这么好,必然有套方法。据 她自己说,她就经常在家里 煲汤。由此可见,如果我们 能很了解食物的药性,每天 合理搭配饮食,就能改善我 们曰后的身体状态。人在40 岁以前,长得怎样、健康如 何,这多半是由父母生养所 决定的,多半来自父母的遗 传。长得黑、显得老,遗传 使然。可是等到过了40岁以 后,我们就不能再怪遗传基 因了,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 ,你过去40年的养生造就了 你40岁以后的样子。所以说 ,怎么吃、怎样保养自己的 身体,这是中国人的生命哲 学必修课。我们希望通过本 书帮助读者掌握基础的中医 本草学知识,在日常饮食中 引进药性的观念和体质调理 的理念进行养生饮食方案的 设计,相信这套方法会非常 有效。甚至我们要呼吁:学 会怎么吃,是现代人养生的 基本功,是找到健康的第一 步! 我们把中医的养生饮食 理论和药茶药膳等菜肴的做 法结合为一体,形成本书。 在书中,我们将会探索中医 典籍尤其是历代本草名著中 与饮食密切相关的内容,从 理论的根源着手,清晰整理 历代中医养生饮食文化的思 路;进而,我们将会分析药 食同源的中医饮食观,讲解 中药和食物的四性五味;接 下来,我们会有实操应用的 篇章,通过文字、图片和视 频的形式,展示不同体质的 养生饮食、四季的养生饮食 、特殊时期如坐月子期间的 养生饮食等,除了中医理念 的说明,我们还会就不同的 需求而介绍具体的食谱,以 图表的形式展示食谱的食材 组成、性味、功效作用等— —这是本书的特色所在;再 者,我们增加了一个比较特 殊的单元,即剖析现代人所 面临的饮食陷阱和困境,我 们生活在这个现代社会,常 常吃一些现代工业化的食品 ,我们正在遭受一些健康损 害却不自知,我们必须能够 分辨清楚食物的优劣以趋吉 避凶;在最后的单元里面, 我们会归纳分析在《神农本 草经》中出现的食材,排比 展示其分类、功能和作用, 以供读者对更多食材有更全 面的了解。本书定位就是中 医养生饮食归纳整理的总集 合,提纲挈领,内容也较为 综合,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为 热爱中医养生饮食的读者带 来全面而细致的收获。 药食心源小贴士:葛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