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猫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家养动物,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猫一直受到崇拜或迫害,人们因为它们神秘的自力更生的能力而对它们或爱或恨,这也是许多神话和寓言的主题。 本书英文版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精选了过去10年来的惊人发现,汇集了各个领域专家的研究,提供了关于猫的行为及它们如何与人互动的权威描述。第三版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内容包括猫的生物特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与人类关系的历史、猫的健康及繁育和国际权威猫展。 不管你是喜爱猫,还是仅仅被这奇妙的动物所吸引;无论你是专家,还是普通读者,本书都能给你带来一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简介 丹尼斯·C.特纳,瑞士应用行为学和动物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苏黎世大学教员、日本麻布大学人类学教育研究中心(ERCAZ)特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与家猫的关系。因在国际组织中从事有关人与动物关系、动物辅助治疗、动物福利的活动而闻名。 目录 第一部分 从幼猫到成年猫 第一章 猫的行为发展 概述 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猫的断奶是怎么发生的 社会环境 生长发育中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为什么猫个体之间差异那么大 生长发育的过程 关于生长发育的普遍问题 结语 第二章 家猫的繁育行为 母性行为 理解偏离正常的母性行为 交配行为 结语 第三章 和家猫的交流 概述 沟通中的感官限制 视觉因素 听觉因素 嗅觉因素 家猫之间的沟通 听觉沟通 视觉沟通 触觉沟通 家猫之间的信号的功能性组织 幼猫与妈妈以及幼猫与幼猫之间的沟通 驯化对同物种内和跨物种间交流的影响 结语 第二部分 社会生活和生态学 第四章 处于自由放养状态的家猫的社会组织和行为生态学 概述 独居生活对比群居生活:一个关于资源可得性的问题 活动范围的大小、重叠以及猫的密度 户外社区中的社会组织 …… 第三部分 猫和人类 第四部分 猫繁育和猫福利 第五部分 未来 原版书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序言 长久以来,家猫作为老 鼠的捕食者,在农场中很受 重视。尽管家猫可爱且为人 熟知,但是很多人依然认为 家猫是个谜一般的存在。它 们对人类很友好,但是从个 体上来说,引用鲁德亚德· 吉卜林的说法,就是“特立 独行”——它们享受人类家 中的舒适环境,却表现得好 像自己是完全独立的。对于 很多猫主人来说,陪伴他们 的动物把野性的意味带到了 家里。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 ,猫复杂又矛盾的特性导致 了人和猫之间的互不信任, 甚至仇恨。可以确定的是, 相对于其他家养动物,猫受 到的喜爱和迫害都更多。猫 的周围总是充斥着谣言和神 秘的故事,甚至很多爱猫人 士都倾向于把猫视作神秘的 生物。如今,猫的大量行为 都有了生物学上的解释,因 此,很多关于猫的秘密都被 揭开了。 市面上关于猫的畅销书 层出不穷,但是这些书对猫 行为的解释通常来源于作者 同少量猫打交道的个人经验 。猫主人通常会对自己的宠 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但是大 部分人倾向于认为每一只猫 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殊 的行为模式。对猫进行笼统 的概括和总结通常是很困难 的,并且也会有误导性。就 连对更大数量级的猫进行研 究的科学家们也会担心自己 是否会过度概括和总结了猫 的特性。他们往往觉得必须 等到其他同事发表了对其他 条件下的猫个体的研究之后 ,才能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 。如果自己的结论和别人的 不同(经常是不同的),那 么就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 。不过,关于猫的知识体系 已经在最近几年大为丰富, 因此研究人员如今可以对家 猫的共性和特性及其来源作 出更为自信的表述了。 第一篇有关猫行为的科 学论文由保罗·莱豪森在 1956年用德文发表,之后 他又用德语修订了几个版本 ,他将部分内容重写之后在 1979年以英文修改。本书 是第一本完全基于科学研究 结论,并且全部由这个领域 的研究人员写作的猫行为分 析著作,最早于1988年以 英文出版。随后出版的德语 和荷兰语版本,包含很多之 前从未发表的实地调研。我 们希望并相信,这本书能激 发行为生物学家、生态学者 以及部分兽医的兴趣。在此 书出版后的10年中,科学期 刊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 本书的主编和章作者把这些 新的研究和第一版中的研究 整合,形成了第二版《家猫 》(2000),并且在2006 年被翻译为日语出版。目前 的第三版持续博采关于猫的 现代行为生物学研究,同时 也加入面向大众的章。尽管 前两版中的大部分结论依然 成立,但我们还是邀请了作 者来对他们各自的章进行更 新,并且邀请了其他领域的 专家作为新作者共同参与这 一版本的编撰。 本书由“从幼猫到成年猫 ”这一部分开始。第一章非 常系统、条分缕析地描述了 猫正常的行为特征和生理发 育过程。这些发育过程为成 年生活做准备。幼猫必须在 几年的生长发育中学会生存 ,并应对在成长过程中可能 会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它 们也必须学会如何获取未来 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能 。最后,它们必须学会应对 环境中不同的变化。这种适 应能力和它们捕猎行为的发 展有着尤为密切的联系。 第二章讨论了家猫的正 常繁育行为。从孕期的母性 行为以及幼猫的出生开始, 重点介绍了幼猫的养育。从 这一章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不管是在人类家庭还是野 外的栖息地,猫都展现出了 灵活的社交能力。在同一个 圈子内,猫妈妈会对几乎同 时出生的其他母猫的幼崽进 行喂养。但是,幼猫被猫妈 妈遗弃,乃至啃食的现象, 也是人们的关注点,本章也 会对此进行讨论。在讨论更 受关注的公猫和母猫育种问 题之前,本章还将讨论正常 的猫交配行为。 第三章主要讨论的是家 猫的交流和沟通,首先是猫 之间的沟通,其次是猫和人 类的沟通。嗅觉、听觉、视 觉以及触觉的沟通都很重要 。本章的作者严密地论证了 沟通信号是如何从一个非信 号类的行为演化过来的。驯 化过程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信 号被区分出来,或者发展出 辅助的功能。 本书前几个版本中有部 分章节谈到户外猫的社会组 织和空间组织,它们的捕猎 行为及其对受捕猎物种的影 响。第四章将这些研究进行 了汇总和更新。很明显的是 ,食物(包括猎物)的丰富 程度和分布对家猫的行为生 态产生了主要的影响。不过 ,猫的户外栖息地实际上是 一个结构化的、功能化的社 会组织,而不是以高度集中 的食物来源为中心的松散的 个体集合。第五章讨论了人 类家庭中猫的社会行为。尽 管在居家环境中的研究数量 比较少,但这个话题还是会 激发很多读者的兴趣。本章 还介绍了猫和人之间关系的 基本情况,以及幼猫面对同 物种和不同物种时的社会化 倾向。 本书接下来的部分是“猫 和人类”。第六章追溯了家 猫的起源、驯化和早期历史 。尽管猫在某些历史阶段遭 受了残忍的迫害,但总体而 言,它们从最早期的驯化开 始,就受到人类的极大喜爱 。第七章分享了不同地区人 类对猫态度的文化差异,我 们挑选了位于亚洲、中东、 欧洲和南美洲等多个具有不 同历史和宗教背景的国家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