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00年,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面向研究生的“建构设计”课程,它成为南大建筑教育的标志性课程之一。课程基于对材料和性能的研究,从构造形式、建造方式和建造工艺本身出发来研究建筑问题,进而通过模拟建造和真实建造将其纳入设计教学。从早期对木构建造的实验到近年来对数字建造的实验,南大建筑在从建造出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上保持了一贯性,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书回顾了这一品牌课程在过去二十年中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包含“建构设计”课程的教案和设计教学成果。本书适合建筑院校师生、建筑与城市研究人员、建筑师与规划师阅读,也为国内外学者研究200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教育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学术志。 作者简介 吉国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数字建筑方面的研究及实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译著、教材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设计奖十余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一批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师,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录 一、教学与研究 1.建构理论课程 当代建筑理论2001—2020 材料与建造2001—2020 现代建筑结构观念的形成2001—2006 2.建构设计教学 木拱桥的建构实验——木构跨度的实现方式与过程2001 跨度的建构实验——空间跨度的实现方式与过程2002 建构研究2003 自主搭建中的结构2005 建构研究2007 建构研究2008 西溪湿地艺术家住宅建构设计2008 建构研究2009(I) 建构研究2009(Ⅱ) 建构研究2009(Ⅲ) 建构研究2010 建构研究2011(I) 建构研究2011(Ⅱ) 建构研究2012 南京大学体育中心设计2012 建构研究2013 精品书店设计2014 “低技建造”设计研究2016 3.中国木建构文化研究 中国木建构文化研究2001—2020 中国木建构文化研究:材料的连接方式研究 中国木建构文化研究:跨度研究 中国木建构文化研究:中国木桥研究 中国木建构文化研究: 构造与结构单元组合的研究 中国木建构文化研究工作营2010 二、建造教学实验 “四个木框架”建造实验2005 浦口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与建造2006 南京/挪威特维德斯特兰德国际工作营2006 南京红山动物园建造实验2007 仙林大学生建造节2012 “低技建造”:莫干山竹构搭建2015 工业化竹材建造实验2018/2019 设计基础二2014 设计基础二2015 设计基础二2016 三、数字化建造 南大建筑的数字建造实验 1.本科毕业设计 校园休息亭设计2013 校园数字化搭建2014 基于互承结构体系的数字化搭建2015 基于张拉整体结构的数字化搭建2015 机器人技术在数字化设计和建造中的应用2016 弹性三维打印坐凳设计2016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2017 基于可变密度构件的三维打印亭设计2018 基于规则和算法的设计和搭建2019 基于力学生形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2020 2.工作营 量子点云 更轻的结构 DADA 2017国际工作坊 数字技术:可快速搭建的木构亭设计 自适应接头:运用3D打印接头建造居住建筑2017 适应性节点:使用3D打印技术的建筑生态节点设计2018 四、其他 1.出版物 《南大建构实验》 《国际木构工作营》 2.硕士学位论文列表 硕士学位论文列表 3.毕业生的实践 我的建造教学与南大建筑的渊源 乡土建造与建构访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