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至善在康德伦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但饱受争议的概念。从黑格尔到新康德主义者,都把至善当成形而上学残余而抛弃,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翰·西尔伯(John Silber)重新发现了这个概念,并在英美哲学界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至善的实践重要性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借着这场论战的契机,本书对康德的至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了至善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康德保留至善并将之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整体理念,是为了捍卫人类的自由和精神领地,并在此前提下实现道德与自然的统一。 作者简介 张晓明,1982年出生,黑龙江省富锦人,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教师,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伦理学原理和西方伦理学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康德与启蒙 第一节 什么是启蒙? 第二节 “休谟问题” 第二章 星空与道德律 第一节 斗转星移:近代自然观革命 第二节 近代道德观革命 第三章 至善的多重内涵 第一节 “至善的理想” 第二节 “可能世界的至善” 第三节 “个人的至善” 第四节 至善的自然理念 第五节 “伦理共同体” 第六节 “本源的至善” 第四章 至善的分析论:德性与幸福 第一节 德性概念辨析 第二节 幸福概念辨析 第五章 要还是不要?——围绕至善的当代论争 第一节 贝克及反方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西尔伯及正方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中间立场:“神学概念”与“世俗概念” 第六章 至善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至善的实践“定位”作用 第二节 “道德世界”及其道德意义 第三节 至善与理性自身的统一 第四节 至善与人性的完满和谐 第七章 至善的辩证论:道德信仰 第一节 德福一致与“道德论证” 第二节 灵魂不朽和上帝理念 第三节 道德信仰 结语 参考文献 |